从“忧居”到“优居”——黄江镇以绣花功夫破解老旧围村治理难题
写意黄江 2025-04-14 16:18
为破解长期困扰居民的老旧围村改造难题,黄江回应群众呼声,将促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为全镇八大民生实事之一,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袁屋围社区:重拳整治黑臭水沟百日攻坚焕新颜

3月26日,总投资1100万元的黄江镇袁屋围社区旧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正式破土动工。这个曾因黑臭水沟被媒体曝光的旧围,将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。

时间倒回2024年10月,袁屋围旧围环境被媒体推向舆论焦点。低矮的砖瓦房间,黑臭污水从明渠溢出,租户踩着自铺的木板踮脚通行,蚊虫在闷热的空气中成群飞舞。

面对这道民生“考题”,黄江镇领导班子反应迅速,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,立下“拆违建、治污水、修道路、管长效”的军令状。全镇立即组织人员疏通水沟、增设临时公厕,3个月内拆除122处违建,其中拆除铁皮雨棚约3800平方米、砖墙约1200平方米。

“雨污分流改造将根治臭水沟和蚊虫滋生问题,彻底改善社区环境。”东莞市广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代表马泽华介绍。

据了解,袁屋围社区旧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6.4万平方米,涵盖道路硬底化、生态停车位增设、地下雨污管网改造、道路路灯照明、四小园景观绿化、原有建筑改造等内容,计划新增55个停车位,并逐步引导形成集观光、休闲、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步行街。

黄江镇人大副主席黄润波对此表示,项目将通过“以点带面”的示范效应,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向“长效化、精细化”转变,并呼吁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,确保工程“整治彻底、管护到位、长期见效”,为黄江镇城乡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田美社区:绣花功夫微改造老村新生有温度

在袁屋围社区5公里外的田美社区,正下足绣花功夫让田美旧围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。

“一路走去,垃圾堆得像山那么高。”村民李姨站在新铺的巷道上说道。环境改造只是田美社区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的冰山一角。

沿着滨水步道前行,旧围“百千万工程”已初现成效,修缮后的龙田书室焕然一新,荔枝林边角荒地变身为崭新的生态停车场,曾经堆满建筑废料的地块,未来将改造为健身公园,成为村民游客纳凉、健身、休闲、娱乐的好去处。

“改造不是‘剃头式’翻新,而是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点,我们既要让老建筑‘活’起来,也要留住乡愁。”田美社区工作人员曾沛林介绍道。为保护田美会堂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原貌,社区宁可更换设计团队、承担工期延误的代价,也要守护历史建筑风貌。

施工过程中,福利大街两旁36户民房保留原有结构,一致更换仿古门窗。如今修缮后的田美会堂,与永隆祖祠、龙田书室等古建筑共同构成文化集群,让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空间焕新成为文旅新地标。

荔枝公园旁,新修的机耕路连接起曾被围挡隔绝的板湖社区;在古井边,老茶馆将与文创空间比邻而居;田美会堂旁开辟了共享种养区,让市民体验“都市农夫”乐趣。这种“新旧共生”的理念,让改造既留住本土文化基因,又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。

田美社区的改造,藏着许多容易被忽略的“治理密码”。在拆除违建时,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家棚屋;为保护两棵百年荔枝树,施工图纸先后经过多次修改,村民定期巡查;外来务工人员王姐的巷道照明建议、村民曾先生的充电桩需求,都被工工整整记在村干部的巡查本上,转化为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。

眼下,田美旧围巷道整治加速推进,袁屋围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。黄江还将全面升级改造合路社区旧围村排水渠,确保污水全接入管网系统;改造梅塘农民公寓老旧小区公共区域,修复地面及墙面;对玉堂围社区玉富楼进行墙面翻新和绿化改造,增设绿植种植区,实现村头村尾焕发新貌。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转化为实景画卷,黄江秉持着以拆促建的理念,加大对社区老旧围改造的支持力度,推进乡村风貌不断提升,着力推动人居环境长治久清。

    阅读   3.1K
    点赞   0
    写意黄江 莞香号
    2025-04-14 16:18:59
    推荐
    loading...
   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
    微信方法